抗癌名醫-韓銳教授是一位中國著名的藥理學家,為癌症腫瘤領域提供了巨大的貢獻

      1994年,抗癌名醫韓銳教授在北京泛華醫藥新技術研究所成功研發了一款由人參萃取物(人參皂甘RH2)、冬蟲夏草菌絲體、丹參等成分的癌症輔助治療品,能有效抗腫瘤生長、對癌症有效抗侵潤及抗轉移、對癌症化學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有明顯保護作用、促進淋巴母細胞轉化提高免疫力、降低化學藥物引發的副作用及預防遺傳性癌因子發作,韓銳教授將此癌症輔助治療品於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及日本富山醫科藥科和漢藥研究所分別實驗其效用,證實此人參萃取物(人參皂甘RH2)合劑確實對癌症患者及其親屬有良好效用,韓銳教授於1994年5月於日本正式發表,並由其年分代號取名為-9405,並授權台灣廠商生產推廣於數個國家。而在1999年及2000年的美國加州太平洋醫學會上,有位日裔美籍癌症臨床名醫miki shima發表了關於此癌症輔療複方(人參萃取物人參皂甘RH2合劑)的相關臨床反應,並大力推崇其效用。並此癌症復方(人參萃取物人參皂甘RH2合劑)獲得世界衛生組織中醫藥大會優良產品獎。久賜良吾9405人參皂甘RH2複方

      1981年 韓銳回國後擔任以研究抗癌藥為主的藥理學第一研究室主任。他從多年研究實踐中體會到,現有的抗癌藥大都屬細胞毒藥物,在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同時也損傷正常組織,因此病人使用後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較嚴重的毒副反應。要提高藥物對癌細胞作用的選擇性,就必須從尋找具有新作用靶點的化合物入手。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最本質區別之一是正常細胞的增殖分化受機體調控,而癌細胞不受或較少受調控。如果能改變癌細胞的這種特性,使之向正常細胞轉化,則可達到既消滅癌細胞又不損害正常細胞的效果。腫瘤的分化誘導療法就是基於這種設想的腫瘤治療新路。韓銳及其同事從1981年開始在這一方面作了有意義的探索。實驗室研究證明,他們研製的維胺酯及維胺酸可誘導人體早幼粒白血病細胞向成熟細胞分化,抑制c-myc等癌基因表達,並可激活巨噬細胞,增強機體抗癌能力,說明其作用不同於傳統的細胞毒藥物。在臨床上,維胺酯對痤瘡、顏面粟性狼瘡等皮膚病有突出的療效。此項成果獲1985年衛生部乙級獎及1986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這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並向腫瘤化學預防的方向​​發展 

      1980年韓銳接受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藥理系主任漢休麥教授及紐約蒙塞納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所長霍蘭德教授邀請,分別在兩校任訪問副教授,進行合作研究。在此期間,他與國外同行一起完成了三尖杉酯鹼的抗癌作用機理、三尖杉酯鹼與其他抗癌藥配伍的效果,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和氣質聯用方法測定血清中三尖杉酯鹼濃度等研究。
癌症分化誘導劑治療白血病藥物三尖杉酯鹼的研究。 1973年,韓銳及其同事與解放軍187醫院協作,從中國特有植物海南粗榧中提取研製成功抗白血病新藥三尖杉酯鹼及高三尖杉酯鹼。它們對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紅白血病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療效較好。由於其作用原理比較獨特,與常用的抗白血病藥物無交叉耐藥性,在中國已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常用的HOAP,HOP方案等均以三尖杉酯鹼或高三尖杉酯鹼為主要成分。中國對三尖杉酯鹼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美、澳、日等國研究者的重視,成為在美國進行臨床試用的第一個中國開發的抗癌藥物。此項成果在198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癌光化學療法
的光敏劑研究,癌的光化學療法(或稱光動力學療法)是近年來頗受各國學者重視的一種癌症新療法。這種療法利用某些染料類光敏物質在癌組織中積聚的濃度高於周圍的正常組織,在激光等照射下可產生熒光並形成對細胞有破壞作用的單線態氧(singket oxygen)及自由基的特性。產生熒光的特點可供惡性腫瘤的早期定位診斷,破壞細胞的作用可供體表及管腔臟器腫瘤的治療。放射治療的毒副作用之一是對照射野中的正常組織產生損傷,而光動力學療法對周圍正常組織幾乎無影響。而且,這種療法對放化療抵抗的腫瘤同樣有效。韓銳領導的工作組與揚州生化藥廠合作,試製成功了一種定名為光葉啉(YHpD)的光敏劑。這個製劑的光動力學作用比國際常用的製劑photofrin II及中國研製的其他光敏劑更強。臨床試用診斷治療10種惡性腫瘤共845例,診斷符合率為89.8%,治療有效率為89.4%。對顏面部及某些管腔臟器腫瘤如舌癌、膀胱癌、支氣管癌等有較好療效,可保持患者的正常功能及外貌。此研究成果獲1985年三委一部頒發的“六五”攻關獎及1986年衛生部甲級成果獎。

      1963年,韓銳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所王德寶教授指導下從事核酸生化研究。這一階段的工作和學習,使他對腫瘤的病因與核酸的關係以及病因研究對化療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在1963年發表的《腫瘤化學治療研究的新動向》一文中指出,“腫瘤化學治療的任務不只是消滅瘤細胞本身,更重要的是設法消除由病毒帶來的致死性信息。”現已闡明,有些致癌基因就是以病毒為媒介進入細胞而使細胞癌變的。國際上廣泛開展的癌分化誘導療法等正是基於這種“消除致死性信息”的設想。
甘磷酸芥是韓銳參加研製的另一個氮芥類藥物。藥理研究發現,甘磷酸芥對多種動物腫瘤有抑製作用,並可通過局部塗抹透皮吸收。臨床試用表明它對惡性淋巴瘤、乳腺癌、子宮頸癌有肯定療效,局部用藥對癌性潰瘍效果尤為顯著。這項成果獲1982年衛生部重大科技成果甲級獎。

抗癌名醫-韓銳教授參加了中國第一個抗腫瘤藥物的研製。當時中國的製藥工業十分落後,臨床所需的大部分藥物均需進口。在60年代初期,研製成功的N-甲酰溶肉瘤素(N-甲)是中國科技工作者依靠自己的力量研製成功的第一個抗癌新藥,韓銳參加了該藥的藥理研究工作。當時,韓銳擔任了藥物研究所腫瘤組組長,負責建立研究抗腫瘤藥的藥理方法。他注意吸取中國外經驗,先後從國外引進了各種供腫瘤研究的純種動物、腫瘤模型、瘤細胞株等,組織起了一支初具規模的腫瘤藥理研究隊伍,完成了N-甲的藥理研究。該藥是在已知藥苯丙氨酸氮芥(溶肉瘤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原藥相比,N-甲的毒性較低,抗瘤譜較廣,臨床研究證明它對男性精原細胞瘤有突出的療效,病人經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達71%,有的病人至今已存活20多年,並保留了生殖能力。該藥對淋巴瘤、何杰金氏病、多發性骨髓瘤等也有較好的療效。此藥至今仍是臨床上治療精原細胞瘤的首選藥物,已被收入中國衛生部和國家醫藥管理局頒發的《國家基本藥物》。第八屆和第九屆國際腫瘤大會都收入了他的有關論文。美國著名學者李振翩教授在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新開發的抗癌藥物》一文中對此項研究給予很高評價。此項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1962年,韓銳在《生理科學進展》上發表了題為“腫瘤化學治療的生化基礎及尋找新藥的途徑”的長篇論文,系統地介紹了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的生化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對創制新化學治療藥物的意義。他在當時指出,“由於核酸在蛋白質合成、遺傳、變異上起決定性作用,推測瘤細胞的最本質的特徵在於其核酸結構之異常。風行的幾種腫瘤病因學說(變異學說、病毒學說等)都可在核酸的基礎上統一起來這一事實,也有利於說明核酸在腫瘤發生上的重要作用。”

      韓銳教授 1956考入北京中國協和醫學院(後併入中國醫學科學院),在金蔭昌和雷海鵬教授指導下當研究生。在此期間,他研究了氧化氮芥、溶肉瘤素等對癌細胞有氧呼吸及無氧酵解的影響。他發現對呼吸或酵解的抑制不一定是藥物抗腫瘤作用的原發機制,從而修正了Burk提出的“大多數常用抗腫瘤藥的原發作用都在於影響呼吸和酵解兩個主要供能過程”的觀點。這一階段的工作與學習,使他更深刻地認識到抗腫瘤藥物在腫瘤治療中的重要地位及臨床上對抗腫瘤新藥需求的迫切性,他由此選定了自己畢生的研究方向,開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30多年來,韓銳辛勤耕耘在抗腫瘤藥物研究的第一線。他對抗癌藥物研究領域中出現的新思想、新方法感覺敏銳,善於吸取國外的先進技術,把它們應用到創制新藥的研究中,為祖國和人民奉獻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豐碩果實。他曾先後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副所長,藥理學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衛生部醫學科學技術專家諮詢委員會腫瘤諮委會委員,衛生部重大科技成果評審委員會委員,衛生部新藥評審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腫瘤學會常務委員,中國癌症基金會常務理事,中國抗癌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英文版)及《實用腫瘤》雜誌編委等職務。他能熟練地運用英、日、俄3種外語,在中國外同行中有較高的知名度。英國Longman出版社(Longman Group UkLim-ited)把他列入1985年編輯的科學界名人錄(Who′s who inScience)。

韓銳教授的主要主要論著有1 韓銳.腫瘤化學治療的生化基礎及尋找新藥的途徑(上,下).生理科學進展,1962,4(4):418;1963,5(1):89—103。2 韓銳.藥理研究與實驗動物的幾個問題.藥學通報,1963,9(9):385—390。3 韓銳.腫瘤化學治療研究方法學​​的幾個問題.藥學學報,1963,10(2):115—128。4 韓銳.腫瘤化學治療研究的新動向.藥學學報,1963,10(4):256—260。5 韓銳.腫瘤實驗治療的研究.見:吳桓興主編.腫瘤學進展——化學治療.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5:73—99。6 韓銳.烷化劑.見:吳桓興主編.腫瘤學進展化學治療.上海科技出版社,1965:100—139。7 韓銳.新抗腫瘤藥臨床試用方法學的幾個問題.腫瘤防治研究,1977,(4):327—330。8 韓銳.放射性同位素在腫瘤藥理學研究中的應用.見:中國醫學科學院分院第七研究室編.同位素技術及其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1977:473—475。

 

 

文章標籤

likeart1107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你可能想不到,眼花嚴重不一定都是單純視力退化,長期鼻塞也不一定都是過敏引起,以上症狀有可能診斷是“黑色素癌”惹禍。尤其黑色素癌的特性即是惡性度高,確認易延遲。小編提醒,千萬不可輕忽,不是只有手掌腳底等皮膚表面才會有黑色素癌,而是人體只要細胞有黑色素之處就有可能病變。
 
 
台灣每年新增約有250位惡性黑色素癌患者,惡性黑色素瘤,或稱黑色素瘤,是所有惡性皮膚癌中最惡毒的一種,較少見但死亡率最高,通常會轉移,擴散至其他組織或器官而致命。
 
黑色素癌惡性度高,進展快
 
或由於化療效果不佳,病情進展快速,由於化療效果不佳,病情進展快速且預後差,治療仍有很大困境。
 
衛福部於近日正式核淮免疫療法新藥核淮用於晚期黑色素癌(無法切除或已出現轉移)經標準治療無效的後線治療。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張文震副教授指出,傳統化療與標準靶藥物是透過藥物本身直接毒殺或抑制癌細胞;但免疫抗癌藥物是直接喚醒人體的免疫系統,使細胞可以辨識癌細胞,並加以殲滅,讓陷入無藥可用困境的末期癌患,有新的治療選擇。
 
免疫抗癌藥物治療黑色素癌患者新選擇
 
研究數據顯示,無法開刀的晚期黑色素癌,即便經其他標準治療失效後,再使用免疫抗癌藥物,腫瘤反應率(腫瘤明顯縮小比率)仍可達21%,效果是傳統化療5倍之多,對於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
 
黑色素癌一旦轉移,過去只能用傳統化療,平均存活期只有6到9個月,5年存活率低於1%,且副作用較大;近幾年雖然有標靶療法,平均存活期也只有12到13個月,存活依舊不理想。而免疫抗癌藥物的出現,對於長期存活對轉移性黑色素癌患者來說,是存活的新希望。
 
臨床上惡性黑色素癌的外觀特徵有“ABCDE”5點要留意:
 
A(Asymmetry)不對稱性:腫瘤長得不勻稱。
 
邊緣:不規則或不平滑。
 
C(顏色)顏色:不一致,深淺不一。
 
D(Diameter)大小:腫瘤直徑大於6毫米。
 
E(Elevation)隆起:病灶的顏色若有變化或短時間內快速變大,凸起。
 
另外如有流血,潰瘍,疼痛的情形出現也要立即就醫檢查。

文章標籤

likeart1107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天來了,保溫杯成了人們的必須用品,這種隨時都能喝上溫熱的水的感覺,真的很好。但是小編今天要指出,保溫杯千萬別這樣用......不然,有可能會促癌!
裝酸性飲料。
生活中,不少人除了用保溫杯裝水外,還會裝果汁,水果茶,果粉沖劑,碳酸飲料等酸性飲品。小編不得不提醒你們,雖然現在很多保溫杯都稱有多功能,但如果用來裝酸性飲料,段時間內就會遷移出超重重金屬,給使用者的健康帶來隱患。
泡茶。
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茶鹼,茶香油和多種維生素,用80℃左右的水沖泡比較適宜。如果用保溫杯長時間把茶葉浸泡在高溫的水中,請使用茶葉中的維生素attack破壞。茶葉長時間浸泡在高溫,恆溫的水中,就如用溫火煎煮一般。茶香油大量揮發,鞣酸,茶鹼大量滲出。這樣不僅降低了茶葉的營養價值,減少了茶香,還使致癌物質增多。
攜帶中藥。
對於現代人來說,沒有那多多時間趁熱喝藥,於是把中藥裝進保溫杯帶走的情況並不少見。但煎好的中藥中溶解了大量酸性物質,容易和保溫杯內壁含化學物質發生反應,並溶解到湯藥裡,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裝豆漿,牛奶。
將豆漿,牛奶放在保溫杯裡,微生物就會在適宜溫度下會迅速繁殖,導致腐敗,容易引起腹瀉,腹痛。所以豆漿,牛奶也千萬不要用保溫杯裝。
以上四種情況,是絕對不能用保溫杯了。另外為了自身和家人的健康,不要為了方便而錯誤使用保溫杯哦。

文章標籤

likeart1107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越來越多年輕女性崇尚自由,不願被婚姻,家庭所束縛,寧願一輩子不結婚或不生娃。這種自由狀態看似很理想,完美,卻會給自己的身體健康埋下隱患,甚至引髮乳腺癌。近期媒體報導的劉小姐就遭遇了這樣一件事。
 
 
未婚大齡女青年右側文胸老是濕漉漉
 
劉小姐年芳35,貌美如花,收入頗高,她的同齡人早就結婚並懷上二胎,她卻不慌不忙了至少未婚,也沒有男朋友。最近劉小姐碰到了一件事,她的右側文胸老是濕漉漉的,乳房竟莫名其妙地分泌乳汁,自行買了藥膏回來塗抹也沒有好轉跡象,甚至還“流血”,著實把她嚇了一跳。
 
流血可不是一個好兆頭,會不會是乳腺癌?劉小姐為了自身的健康,匆忙前往醫院就診,做了胸部B超,乳腺管造影,核磁共振檢查,結果診斷為“乳腺內導管癌”。劉小姐看到結果眼前一黑,主診醫生告訴她,女性最好35歲前生娃,要不然得乳腺內導管癌的機率會增高很多。劉小姐只好無奈地接受現實,進一步準備手術治療。
 
不生娃女性當心患乳腺癌機率飆升30%
 
像劉小姐一樣的女性在我們身邊很多,自身條件不差,因眼光過高誤了自己的婚戀期,長期過著單身貴族或丁克族的生活。其實,姐妹們別著急拒生生兒育女,生育對保護女性的乳腺健康有著重要作用,如同從單身族升級為媽媽族也是減壓良方,與孩子的相處,共同成長更有利於女性的生理,心理健康中。
 
調查顯示,從未生育的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比已生育的要高出30%。正常健康的乳腺,需要孕激素和雌激素週期性的協同作用達到平衡,雌激素可使乳腺組織增生,孕激素可起到抑制雌激素和保護乳房的作用。而要求孕激素和雌激素達到平衡必須要經經至少一次正常的分娩和哺乳。
 
有些女人雖然已經結婚但等到35歲後才生育,月經經期已經經過了太長時間的重複,乳腺很可能出現了微妙的病變,這時再懷孕,體內激素水平激烈改變,也會增加患乳腺癌的機率。
 
如何遠離乳腺癌?先遠離這幾個危險因素
 
高脂飲食:這種不健康的飲食方式是乳腺癌的促發“刺激”劑,長期大量攝取脂肪,可使機體產生大量類雌激素及前列腺素樣物質,這類物質過量可刺激癌腫的增長中。
 
初潮過早:月經初潮年齡早於12歲,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比初潮17歲者大2.2倍;絕經期晚於50歲者,比45歲後絕經者患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1倍左右。
 
反复流產:正常自然流產不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而反复人工流產,或18歲以前多次做人工流產者,易引髮乳腺疾病,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險性。
 
飲酒無度:據調查顯示,每日飲酒1杯或l杯以上者,乳癌危險性比很少飲酒者增高45%以上,這種危險性在絕經前婦女中最為顯著。目前認為,酒精可刺激腦垂體前葉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又與乳癌發生有關。
 
各位姐姐妹妹們,為了自己的乳腺健康,可要遠離致癌危險因素.30歲以上的女性定期做好體檢,如下鉬靶X線檢查發現鈣化灶或出現乳頭溢液,溢血等情況,小心乳腺導管內癌入侵,早期就醫囉!

文章標籤

likeart1107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壓力對癌症患者的影響可能超乎以往想像。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壓力會讓癌症擴散的速度增加六倍,就如同為癌症開闢了一條“高速路”。
研究中,科學家對患有乳腺癌的小鼠進行實驗,這些小鼠的腫瘤已經發生擴散,並研究壓力信號對小鼠癌細胞擴散進程的影響,同時考慮壓力因素如何影響癌症治療效果。
研究參與者,該大學藥劑學研究所腫瘤生物學家艾麗卡·斯隆指出,研究最關鍵的發展是壓力能夠加速腫瘤的擴散,承受壓力的小鼠體內腫瘤的擴散速度比控制組小鼠快了6倍。壓力就像為腫瘤開闢了一條高速路,讓它們以以更快的速度擴散。研究人員同時指出,壓力也會妨礙癌症治療的順利進行。
斯隆博士表示,癌症患者的壓力,一方面來自患者自身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也來自身體承受的壓力,比如患者接受的各種治療。研究認為,化療和手術,都會給身體和心理帶來一定的損害。承認壓力,並進行相應治療,或許是更好的辦法。目前該研究團隊在進行相關藥物的研究,以期阻塞壓力因素對癌症治療的影響。

文章標籤

likeart1107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