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持續42年高居台北市市民十大死因之首,去年台北市因癌症死亡人數共 5025人,較前一年增加122人,台北市衛生局結合民間團體資源開發台北市癌症防治暨篩檢服務資訊行動應用程式「健康好站~台北防癌一指通APP」,便利民眾找到癌症篩檢資源。

台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林夢蕙表示,根據統計,104年台北市因癌症死亡人數共5025人,較103年增加122人,其中男性每十萬人127.1人為女性82.6人的1.5倍。

而「健康好站~台北防癌一指通APP」便提供民眾可使用搜尋「哪裡可以做」功能、「帶我去」地圖導航指引,希望提升民眾使用醫療院所癌症篩檢服務的效益。

林夢蕙說,為鼓勵市民定期接受癌症篩檢,台北市衛生局也特別舉辦「健康好站~台北防癌一指通APP」好禮雙重抽活動,即日起至11月30日止,只要下載APP並於程式中回傳資料即可獲得限量好禮,送完為止;另設籍台北市且105年已完成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其中一項篩檢者,並於程式中回傳個人資料則可參加抽獎,完成4項篩檢即有4次抽獎機會,最大獎可獲得腳踏車1部。相關資訊請上台北市衛生局網站:主題專區/癌症防治/癌症防治便利(http://health.gov.taipei),或撥打台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分機1829洽詢。

likeart1107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1月20日/健康醫療網/郭庚儒


許多女性都有貧血,月經前後感覺頭暈、無力更是常見現象;不過,4、50歲婦女若是停經後,卻突然有貧血,小心可能是大腸癌上身。醫師指出,大腸癌早期症狀有慢性出血,容易造成貧血,千萬要特別留意。
 
大腸癌發生率高
大腸癌是國人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尤其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有症狀時,就醫檢查已進入晚期,高居癌症死因第三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林哲斌指出,大腸癌的徵兆除了腹痛、血便、裡急後重、體重減輕,其實貧血也很常見。
 
大腸癌會慢性出血
林哲斌強調,大腸癌會造成腸道慢性出血,當大腸息肉形成到轉化為惡性腫瘤的期間,可能發生潛在性的大腸出血,經過經年累月的慢性出血,就可能引發缺鐵性貧血;尤其腫瘤長在右大腸,更容易有慢性出血的現象。
 
莫名貧血要留意
林哲斌表示,女性在月經期會失血,長期失血會造成鐵質缺乏,鐵質是構成紅血球內血紅素的主要成分,停經前女性有輕微貧血是很常見現象;若男性、停經後婦女有貧血的症狀發生,最好就醫檢查找出原因。

文章摘錄:https://www.ecancer.org.tw/DynamicContent.aspx?unitID=10137&contentID=383

文章標籤

likeart1107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院對於大腸癌患者症狀,以往可能會為切除腫瘤而犧牲肛門,改由人工肛門,生活相當不便。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去年7月引進「經肛門微創手術」,手術費由健保給付,相較傳統手術可更精確進行手術,患者無需剖腹開刀,更能保留肛門並有正常排便功能,已有5位患者經由該手術康復出院。

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大腸直腸癌發生率是全國10大癌症第1名,死亡率更位居全國第3,讓許多人聞之色變;但「早發現早治療」可大幅提高治癒機會,經肛門微創手術後,更不會有生活機能不便的問題。

台大雲林分院表示,41歲婦人因排便不順、腹瀉甚至有血便,到醫院做大腸鏡檢查,發現直腸內有2公分腫瘤,經外科部建議進行經肛門微創手術,將腫瘤切除,婦人6天後出院,目前排氣狀況良好,括約肌也無損傷,恢復相當良好。

外科醫師廖御佐說,有些民眾覺得排便出血可能是痔瘡,輕忽病症嚴重性,民眾若有解便不乾淨、排便習慣改變或下腹悶痛等症狀,應盡速就醫尋求專業醫師診療,該婦人就是自覺排便困難,就醫後發現直腸內有腫瘤,接受經肛門微創手術恢復健康。

該院經肛門微創手術目前已有5件成功案例,患者若採取根除性手術,可能需剖腹開刀,部分患者更會引發腹膜炎等併發症,並且需犧牲肛門,永久或暫時性使用人工肛門,生活機能不便,對心理也會造成負擔。

廖御佐表示,經肛門微創手術雖能降低手術風險,並保留肛門功能,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微創手術,其適用於早期低位直腸癌症、直腸良性腫瘤或肛門良性疾病等,手術費由健保給付,民眾只須負擔1萬8700元器材費。

文章摘錄:https://www.ecancer.org.tw/DynamicContent.aspx?unitID=10137&contentID=458

文章標籤

likeart1107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己或親人罹癌是一件令人痛苦萬分的事情,在癌症漸漸的摧殘及折磨逼迫下,往往使得患者及親人都面臨絕望崩潰。尤其癌症病友常因做化療後,副作用導致身體逐漸走下坡,事事都需人幫忙與照護,不僅自身生活品質全無,也連帶影響親人間的生活。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李楊成醫師表示,癌友透過事先的基因檢測及標靶治療突變的基因,不僅能延長存活時間,也能降低化療副作用,提高生活品質。

癌症期別 治療方式大不同

針對癌症的治療,絕大多數人都知道不同罹癌期別,有著不一樣的治療方式。李楊成醫師表示,第一與第二期的癌友,因為癌細胞尚未擴散,主要以外科手術切除、化療或電療方式治療;針對癌細胞已經轉移的第三或第四期癌症,就不適合開刀治療,可能會施以化療或局部電療為主,但因為化療會將身體的好細胞跟癌細胞同步殺掉,因此癌末病患通常會受到化療副作用的摧殘,影響其生活品質。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友 建議進行ALK基因檢測

不過,李楊成醫師表示,在肺癌治療上,想避免化療副作用,患者還有其他選擇。因為研究發現致癌基因ALK是促使癌症進展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非小細胞肺癌的發展關鍵,建議晚期患者可先進行ALK基因檢測,若發現體內的確有致癌基因存在,醫師用藥的選擇上就會比較精準,高達七到八成能直接抑制體內的突變基因,抑制腫瘤的生長,延長其存活時間。

李楊成醫師接著說,接受基因檢測的優勢除了能幫助醫師在用藥選擇上的精準度外,對於患者也可以免除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李醫師說明,因為化學治療會影響體內的好壞細胞,相對副作用會較為明顯,而治療的成效也必須在化療結束後才得以評估;因此,若病患能事先接受基因檢測,發現體內確切存在ALK這個基因突變,直接針對突變基因做標靶治療,可避免掉嘔吐、掉髮等化療副作用。

臨床統計,台灣100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約有8至10人有ALK致癌基因,而目前衛生福利部已通過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標靶藥物;李楊成醫師同時也呼籲癌友,癌症有些可以根治,有些則可控制,一定都要以正向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多跟醫師做討論,在醫學日新月異的狀況下,只要及早確認致癌基因,選擇合適的個人化標靶藥物治療,仍然有機會可以有好的生活品質。

文章來源:http://www.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2230

文章標籤

likeart1107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諾貝爾委員會今(3)晚公布今年生物醫學獎得主,由「細胞自噬」現象的主要發現人之一、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大隅良典獲得。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科主任楊慕華強調這發現很重要、很偉大,包括神經退化疾病、癌症的抗藥性等,皆有可能透過抑制或增強「細胞自噬」現象去治療,只是目前離臨床應用仍有一大段距離。

中研院生化所2012年曾邀請過大隅良典來台演講,跟大隅良典有過互動的中研院生化所特聘研究員陳瑞華說,大隅良典對台灣和台灣的學者非常的友善,日本在「細胞自噬」研究領域居於先驅地位,而大隅良典堪稱是其中的拓荒者。對茶道有興趣的大隅良典,來台期間還特地跑到鶯歌參觀瓷器。

專精癌症研究的楊慕華說,「細胞自噬」現象是很新的領域,科學家發現細胞在面臨到惡劣的環境、壓力時,會把細胞內不重要的東西「自己吃掉自己」,好去對抗不利的環境;另外「細胞自噬」同時也是細胞快凋亡的狀態。

以癌症為例,楊慕華說,在高劑量的化療藥物毒殺之下,一般的細胞都會死亡,但為了逃過化療,有部分的癌細胞可能藉由「細胞自噬」存活下來,變得特別頑強,產生抗藥性。

楊慕華指出,如果能抑制癌細胞的「細胞自噬」現象,就有可能化解腫瘤的致癌性和抗藥性,而化療藥物也可能透過增強「細胞自噬」現象而有加乘效果,治療方面可能會有極大突破,但目前相關領域還在很基礎的階段,距離臨床應用仍有不小距離。

文章標籤

likeart1107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